七十年代图书插画里的中国
这些天扫描图书上了瘾,于是,就打算索性把自己收藏的七十年代出版的旧书中的精美插画也一并扫一扫,来个“大扫除”。在我收藏的旧书中,七十年代出版的旧书占了很大的比例。之所以对七十年代的出版物情有独钟,主要是因为七十年代的出版物有一种独特的精气神。而这种独特的精气神,是七十年代的中国人所独有的。
这种独特的精气神,自然是来自于国家的日益强大。进入七十年代的时候,新生的共和国可谓经历了一连串极其严峻的磨练与考验。别的不说,光是人人皆知的就有如下这些:建国之初的抗美援朝,1962年的中印之战,1969年的中苏珍宝岛之战,1974年的中越西沙海战…….。当时光来到七十年代的时候,新政权已经日趋稳定,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并于1971年重返联合国。尤其是随着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新中国已快速步入世界强国行列。与此同时,在七十年代,随着水利工程的大规模兴建,这个人口占地球四分之一的人口大国,有史以来首次彻底解除了大饥荒的威胁。所有这一切,都给了中国人从未有过的巨大自信和勇气。毛主席《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里面写道:“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这用来形容七十年代中国人的心声,可谓再贴切不过了。
所有这一切,都必然在七十年代的出版物中得到很好的体现。所以,看七十年代的图书插画,里面的天地是那么地宽广;看里面的人物,气势是那么地豪迈,神情那么地热情,那么地勇敢,那么地刚毅,那么地无畏。这种精气神是后来的出版物中再难见到的。此外,七十年代的出版物特别严谨,质量特别高。由于当时的出版物数量比较少,图书出版又是作为一项政治性比较强的任务,不能轻易出错的。这造成七十年代出版物的质量非常之高,一骑绝尘。
我收藏的七十年代出版物,并不是以图片为主,但图片数量仍然不算少,所以,打算盖个楼,看看能否打造一个比较全的七十年代图书插画帖。
1930年,正当50岁的鲁迅。
过去,一直以为鲁迅和许广平是两口子呢。这两天才整明白,原来,许只是鲁迅在广东教学的时候的助教和广东话翻译,俩人是恋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情人关系。但这并没妨碍俩人整天出双入对的,且育有一子,周海婴。由此可见,当时尽管是民国时期,但人们的思想还是蛮开放的,对待这种事情也挺宽容的。
画中这几个人的笑表现得真是太好了!太有感染力了!PS:非常喜欢七十年代军装的样式,简朴,大方,充满活力。而且,官兵一致。
浪人 发表于 2024-3-15 05:14
那个年代的作品比较接近那时候真实的生活,很少有化妆,当然那时候的艺术家也是比较真实的艺术家。现在的社 ...
是啊,如今的艺术家遍地都是。我有一同事,一起工作多年,有一次闲聊,才知道他居然是画家。看我有点不大相信的样子,他让我自己百度一下。百度以后,发现,真的有不少他在家里作画和在台上发奖讲话的图片。看了介绍,才知道原来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某美术家协会的副主席:lol
贴两张解放军文艺的封面。一张是指导孩子们埋地雷的,一张是坐在自行车上练射击的。就这样的国家,谁敢惹?:lol
七十年代,可谓是中国妇女大解放的年代,妇女地位在七十年代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关于这一点,从当时的样板戏和电影里可以窥见一斑。很多样板戏和电影里几乎都有一个光彩照人、能文能武的女主角做当家人。
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可以做到的事情,女同志也照样做得到。妇女能顶半边天。从这些图画中,可以发现,社会的各行各业,在七十年代已经都不存在妇女的禁区。甚至,在一些煤矿,妇女可以跟男人一样下到坑道里。
本帖最后由 东西- 于 2024-3-20 10:34 编辑
七十年代英文版出版物上刊登的年轻时期周恩来的照片和他东渡日本求学时写的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就有如此的胸襟和抱负。真是令人感佩不已。再看他的书法,厚重大气。果然不愧为一代名相。由此,更加相信那句话,要成大事,必有大志。
本帖最后由 东西- 于 2024-3-15 16:14 编辑
这张图表现的是毛在井冈山搞调查研究的情景。毛当时只是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这张图里的毛好像年龄画得稍微有些偏大了。
非常喜欢的一套丛书,京剧样板戏改编的故事。这套书的词汇量不大,对书里说的啥又非常熟悉。所以,翻看起来,相当于复习一下背过的单词。可惜,只收集到《红灯记》和《智取威虎山》这两本。
刘文学,七十年代的一个家喻户晓的少年英雄。如今再看他的故事,总觉得有些心酸:就是为了一筐辣椒,一个这么年轻的生命就没了。不过,这也更应该让今天的人们感到羞愧吧。比一筐辣椒贵重不知道多少倍的物品,说没了就没了,也没人敢吱一声。
再用英文看看白毛女,是不是别有一番味道?:lol
本帖最后由 东西- 于 2023-12-25 20:58 编辑
火红的七十年代,七十年代崇尚大红的热烈的色彩。
唉,我的扫描技术咋就这么好呢?:lol
本帖最后由 东西- 于 2023-12-25 21:19 编辑
看样板戏里的人物,这表情,算得上是七十年代人物表情的典型代表。
这个杨子荣的形象也不错。刚才给贴漏了:lol
说七十年代闭关锁国的人,一定会被七十年代外文出版物的种类和数量之多惊掉下巴。
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鲁迅作品选以及当时最著名的作家浩然的《金光大道》之类,像这类作品,那是必须要让外国人好好学习的:lol。
本帖最后由 东西- 于 2023-12-25 22:45 编辑
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闪闪的红星,海岛女民兵,敌后武工队,雁翎队,新儿女英雄传,高玉宝,红雨之类的流行的小说,也都在翻译出版之列。
本帖最后由 东西- 于 2023-12-26 11:11 编辑
儿童们的阵地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去占领,黑心的资本家就会去占领:lol
于是,我们的《小兵张嘎》来了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也必须让国外的小朋友们学习。妖精是会变的,但是,不管变得怎么好看,还是要吃人的:lol
《渡口》
《地雷战》
《飞鹰崖》
《草原英雄小 姐 妹》
С
不早了,爱护眼睛,先不鼓捣了。
电影《闪闪的红星》剧照。
电影《沂蒙颂》剧照。
电影《草原儿女》剧照
本帖最后由 东西- 于 2023-12-26 11:44 编辑
农业学大寨的宣传画。那个年代的人,咋就那么有干劲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