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楼主: 东西-

[散文随感] 看图学庄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9: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梅朵 发表于 2023-12-19 11:27
东老师,齐物论有点难,容我慢慢读,每个字都认识,但悟透其中的哲理却不容易了,再要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实 ...

是啊,齐物论这篇太难了。应该是庄子里面最难理解的一篇。我也反复看了几遍了,可还是觉得迷迷糊糊的,没有搞定的感觉。

我现在能理解的只有这么多:庄子在这里提出了物是齐的,论也是齐的。他这到底想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一、物是齐的,庄子的着眼点主要是这两对儿:穷通寿夭。在他看来,穷困潦倒跟富贵发达没啥两样。长寿跟夭折也没啥两样。既然穷困潦倒跟富贵发达没啥两样,自然,就没必要去费心追求那些功名利禄啥的,随遇而安就好;既然长寿跟夭折没啥区别,那么,也就大可不必贪恋活着。没有了功名心和贪生的心,人心就必然会被解放很多,变得轻松很多。庄子本人可以算是实践他的这个观念的标杆儿了:他丢掉了漆园吏的官差以后,靠编草鞋卖草鞋为生,甚至借粮度日、穿补丁衣裳,但楚威王派人去见庄子,想聘其为相,却被庄子拒绝了。

二,论是齐的。也就是说,所有的言论都是一样的。无非都是自己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最正确的,而别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既然大家都是这样,所以,世上的各种各样的观点也就无所谓是非对错。既然人们的言论无所谓是非对错,自然也就没必要去跟任何人去争论。

反正,咱们也不急着搞懂,慢慢来吧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21: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养  生  主


养生主里这个“主”字的意思做要领解。所以,“养生主”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中间就是有名的“庖丁解牛”故事,以庖丁分解牛体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处世、生活都要“因其固然”、“依乎天理”,而且要取其中虚“有间”,方能避开是非和矛盾的纠缠,做到“游刃有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梅朵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21: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西- 于 2023-12-19 21:20 编辑

                养 主(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砉然响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导大,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21: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西- 于 2023-12-19 21:22 编辑

                                                                                       养 生 主
                                    译文

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不去贪图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不至于面对刑戮的屈辱。遵从自然的中正之路并把它作为顺应事物的常法,这就可以护卫自身,就可以保全天性,就可以不给父母留下忧患,就可以终享天年。

厨师给文惠君宰牛,分解牛体时手接触的地方,肩靠着的地方,脚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发出砉砉的声响,快速进刀时刷刷的声音,无不像美妙的音乐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节奏,又合于经首乐曲的乐律。

文惠君说:“嘻,妙呀!技术怎么达到如此高超的地步呢?”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喜好的是摸索事物的规律,比起一般的技术、技巧又进了一层。我开始分解牛体的时候,所看见的没有不是一头整牛的。几年之后,就不曾再看到整体的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接触而不必用眼睛去观察,眼睛的官能似乎停了下来而精神世界还在不停地运行。依照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击肌肉骨骼间大的缝隙,把刀导向那些骨节间大的空处,顺着牛体的天然结构去解剖;从不曾碰撞过经络结聚的部位和骨肉紧密连接的地方,何况那些大骨头呢!优秀的厨师一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的厨师一个月就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如今我使用的这把刀已经十九年了,所宰杀的牛牲上千头了,而刀刃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牛的骨节乃至各个组合部位之间是有空隙的,而刀刃几乎没有什么厚度,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所以我的刀使用了十九年刀锋仍像刚从磨刀石上磨过一样。虽然这样,每当遇上筋腱、骨节聚结交错的地方,我看到难于下刀,为此而格外谨慎不敢大意,目光专注,动作迟缓,动刀十分轻微。牛体霍霍地全部分解开来,就像是一堆泥土堆放在地上。我于是提着刀站在那儿,为此而环顾四周,为此而踌躇满志,这才擦拭好刀收藏起来。”文惠君说:“妙啊,我听了厨师这一番话,从中得到养生的道理了。”

公文轩见到右师大吃一惊,心里说:“这是什么人?怎么只有一只脚呢?是天生只有一只脚,还是人为地失去一只脚呢?”他略一沉思,恍然自悟:“人的外观完全是上天所赋与的。所以知道是天生的,不是人为的。”
沼泽边的野鸡走上十步才能啄到一口食物,走上百步才能喝到一口水,可是它丝毫也不会祈求畜养在笼子里。生活在樊笼里虽然不必费力寻食,但精力即使十分旺盛,那也是很不快意的。

老聃死了,他的朋友秦失去吊丧,大哭几声便离开了。老聃的弟子问道:“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弟子们又问:“那么吊唁朋友像这样,行吗?”秦失说:“行。原来我认为你们跟随老师多年都是超脱物外的人了,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的。刚才我进去吊唁,有老年人在哭他,像做父母的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人在哭他,像做孩子的哭自己的父母。他们之所以会聚在这里,一定有人本不想说什么却情不自禁地诉说了什么,本不想哭泣却情不自禁地痛哭起来。如此喜生恶死是违反常理、背弃真情的,他们都忘掉了人是禀承于自然、受命于天的道理,古时候人们称这种作法就叫做背离自然的过失。偶然来到世上,你们的老师他应时而生;偶然离开人世,你们的老师他顺依而死。安于天理和常分,顺从自然和变化,哀伤和欢乐便都不能进入心怀,古时候人们称这样做就叫做自然的解脱,好像解除倒悬之苦似的。”

取光照物的烛薪终会燃尽,而火种却传续下来,永远不会熄灭。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梅朵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12-20 10: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 发表于 2023-12-19 19:18
是啊,齐物论这篇太难了。应该是庄子里面最难理解的一篇。我也反复看了几遍了,可还是觉得迷迷糊糊的,没 ...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而夭。”意思是说,天下最大的是秋毫之末,而泰山却很小;最长寿的是还没出生就死去的婴儿,而活了几千年的彭祖却是短命的。

我们站在普通人的角度上,《齐物论》中这一句就很令人费解。

而庄子应该是站在了更高更远更广阔的时空中,以“神”的视野,或者“道”的视野,来重新评判这些我们看来本来无可争议的事实。

一切都是相对而言的,角度不同,视野不同,会有完全不同的评判标准,而标准本身又是有局限的。

就如我们在楼下欣赏来往的人群,一边欣赏,心中一边评价着,高的矮的,美的丑的,人人向往高富帅白富美,看不上矮穷丑,也担心自己就是矮穷丑的那个。

而站在高高的楼顶上的人,看惯了日月星辰,风云变幻的大场面,地面上的人群,一个个如蚂蚁一般,那些高矮胖瘦,衣衫服饰,在他眼里已经看不出有啥差别了。

正如人看蚂蚁,无论是工蚁还是蚁后,无论高低贵贱,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蚂蚁。只有当蚂蚁意识到自己是蚂蚁,并想突破蚂蚁的层次时,只有当人意识到自己是谁,并想突破自己的局限时,一切才会有新的开始。

感觉他想说的可能是,人一定要学会摆脱自我为中心的局限,从而站在一个更加宏大的视角上去看问题,这样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知才会更加完整,你才能往更高的境界与维度去攀升。

发表于 2023-12-20 10: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东老师,你的帖子一直都有看过,学研型的专家,岁月请茶,希望能从这些文字中学到一二呢。

岁月请茶。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13: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东西- 于 2023-12-20 17:01 编辑
梅朵 发表于 2023-12-20 10:14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而夭。”意思是说,天下最大的是秋毫之末,而泰山 ...

感觉他想说的可能是,人一定要学会摆脱自我为中心的局限,从而站在一个更加宏大的视角上去看问题,这样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才会更加完整,你才能往更高的境界与维度去攀升。

老乡妹的这个阅读理解实在是非常棒,可以得满分了。这样的理解,不仅有了新意,在思想上也有了积极的色彩。

确实,老庄的思想也并不能以消极无为来概括,也不能仅仅从消极无为的角度去观察。我以前在这里发过一个帖子曾经提到过,他们那些表面看起来消极无为的观点,很多都暗藏着积极出世的企图。甚至可以说,他们不过是穿着消极无为的外衣,去谋求更好的有为。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13: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岁月心情 发表于 2023-12-20 10:19
问好东老师,你的帖子一直都有看过,学研型的专家,岁月请茶,希望能从这些文字中学到一二呢。

岁月请茶 ...

欢迎一起来啃古董。我也不是啥专家,不过就是喜欢这一类的古董就是了。觉得摆弄这个挺好玩,就跟这里有的人喜欢录歌玩,有的人喜欢照相玩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13: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胠  箧


胠箧读音为qūqiè,“胠”字是说从侧面打开; “箧”字是指小箱子之类的物件。所以,胠箧的基本释义就是撬开箱箧,后亦用为盗窃的代称。庄子此文,宣扬的是“绝圣弃知”的思想和返归原始的政治主张,一方面竭力抨击所谓圣人的“仁义”,一方面倡导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使社会回到原始状态中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梅朵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13: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耒耨之所刺,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闾、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专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箧故:曰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称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而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矫之,则并与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邪?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故逐于大盗、揭诸侯、窃仁义并斗斛权衡符玺之利者,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斧钺之威弗能禁。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乃圣人之过也。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人含其聪,则天下不累矣;人含其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天下不僻矣。彼曾、史、杨、墨、师旷、工倕、离朱、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戏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已。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则内弃其亲而外去其主之事,足迹接乎诸侯之境,车轨结乎千里之外。则是上好知之过也!上诚好知而无道,则天下大乱矣!何以知其然邪?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罯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知诈渐毒、颉滑坚白、解垢同异之变多,则俗惑于辩矣。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皆知非其所不善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是以大乱。故上悖日月之明,下烁山川之精,中堕四时之施,惴耎之虫,肖翘之物,莫不失其性。甚矣,夫好知之乱天下也!自三代以下者是已!舍夫种种之机而悦夫役役之佞;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啍啍已乱天下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灵家园 ( 粤ICP备2022134291号-1 )

GMT+8, 2024-6-9 19:59 , Processed in 0.044601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