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查看: 3341|回复: 12

【秋日书语】我学“国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3 18: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夜海牧风 于 2014-9-3 18:38 编辑

        一直很羡慕那些出口成章、文采斐然的人,觉得他们的文字仿佛带着灵性引人入胜,尤其是那些会吟诗作赋的人,每次读他们的作品,都会沉醉在其中。为此我查找了很多关于怎样写作、如何提高写作的资料,发现每篇资料里无一例外的会提到一种思路“先阅读后写作”,告诉读者,写作首先要静下心来读书,积淀知识,而不要急着去“作文”,要多读、多背,读-背、再读-再背,循环往复,日积月累,自然而然下笔如有神。这是杜甫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有人说“写文章是一种悟性,这悟性是无以名状的,真正的文章是人们内心结合自己曾经的阅读迸发出来的语言。没有阅读就没有文章!没有阅历就没有文章!只有“读”好了,“写”才能不期而至。要读写结合。”

        这段话给我很深的启迪,想起上学时老师说过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随着成长,记忆力却开始减退,不像过去那样背上两遍就记住了,现在更多的是理解性的记忆。而阅读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过程,我们平时在看书的时候,也许并不会刻意去记住什么,但是有时候,有些词句、有些知识点,就会自然而然的浮现在脑海。当我们经历了什么,或者正在经历的时候,有些书中的情节也会浮现在脑海,有时书中的应对方法会给予我们帮助。

        学习中国文化,诸子百家的作品不可不读,这其中汉字汉语中又包含了很多内容,比如汉字、汉语、对联、谜语(灯谜)、歇后语、熟语、成语、射覆、酒令等,这些最基础的文化知识仔细读来,才发现自己了解的只是一星半点,连基本的汉字都没有认全,这不禁让我汗颜,羞愧不已;汉语,我们使用最广泛最基础的语言,却发现自己所学所知太少,羞愧之下上网搜索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相关教材并收藏后开始学习。

        近两年,国内兴起了学习“国学”的热潮,刚开始还不理解,但是仔细读了中国文化的发源和传承以后,才发现我们把自己的文化丢失了很多。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连自己的母语也没有学好,那么他有什么权利去说别人崇洋媚外,又有什么权利谈文化、谈写作?一个人如果连用自己的母语也表达不清楚,还要借助外来语言去表达的时候,这不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耻辱。

        我的话也许有点偏激了,但是面对浩瀚的中华文化,我感到了渺小。小时候没有好好的读书,现在有时间了就该把这一课补上。我买了《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龙文鞭影》这些少儿启蒙读物,还买了一些学国学必读的书目,学习这些不是想在文字上有什么华丽的表现,只是想把自己缺失的汉字汉语知识补上,至少在阅读的时候,有些字不再只读半边字,有些语句能够真正的看懂理解了,享受阅读的乐趣。

        推荐资料:
        原有释义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宗伯·乐师》言:“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孙诒让在其所著《周礼·正义》中指出:“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由此可见,“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此后朝代更替,“国学”的性质和作用也有所变化。

        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亦称“白鹿洞国学”、“庐山国子监”、“庐山书堂”等),首次使用了“国学”这一概念。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为藏书与讲学之所。宋代书院兴盛,涌现出白鹿、石鼓(一说嵩阳)、睢阳和岳麓四大书院。由此来看,“庐山国学”实际上是一所既藏书又讲学的“学馆”,亦即后来的“书院”。在当时的境域下,所藏之书和所讲之学,自然是中国的传统学术文化。从宋代四大书院的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如此。可见此时“国学”这一概念的使用,与“国医”是一样的。

        但是,真正把“国学”同诸多“外学”相提并论,即作为一门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来,则是在西学东渐、我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处于空前转型的清末民初。

        19世纪末,面对西学和“欧化主义”的刺激,日本学界从世界文化格局中反思和重识本国文化,发出了提倡“国粹”、“国学”的呼声,从此“国学”一词在近现代流行开来。这就自然感染并刺激了处境相似的中国学人。1902年秋,流亡海外的梁启超曾与黄遵宪等人商议,在日本创办《国学报》。但黄主张先作“国学史”,使梁放弃了创办《国学报》的设想。而国粹派学者则趁机力倡“国学”。1904年,邓实在上海的《政艺通报》发表《国学保存论》,论述了保存“国学”的重要性。次年,邓实、黄节等人在上海成立了“国学保存会”,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发行《政艺通报》、《国粹学报》,标志着“国学”在国内的立足。

        国学内容
        最初,《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这六部分构成了国学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艺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数、术。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大六艺,就是六经。任何时候,经总是排在首位的。这就是中国的精神,是国学精神里面很重要的东西。 第二部分:诸子百家。诸子如同皇帝出行时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职。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等。 第三部分:诗赋。诗和赋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汉书"艺文志》里有《诗赋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赋,而我们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书。兵书在古代知识分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讲的术数和方技被看做是实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术数。譬如作为占筮的《周易》。 第六部分:方技。房中术、医术都是方技。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收起 理由
醉里挑灯看剑 + 10 很给力!
问弦 + 1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已有 0 人打赏作者

发表于 2014-9-3 20:33:4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学问这么深
这沙发额都不好意思坐
发表于 2014-9-3 20: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篇以后喊你老师了
您都买那么多书了“《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龙文鞭影》”
额看着都头痛,您慢慢学,以后关于国学方面的知识,不问百度,问你了。
发表于 2014-9-3 20: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夜幕降临,你就跑出来牧风了么 O(∩_∩)O~
好久不见这个名字了。
文章很流畅,观点鲜明,语言虽然有点烈,往深处想的确如此。
或许很多学识,不会直接与切身利益有关系,即使不深入,也不会影响日常生活,才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不爱读书。

秋日书语这个活动举办接近一个月,但参与者寥寥无几,也足以窥其一斑。平日所贴之读书会推荐,亦是给我如此的感觉,但爱读书的心情依然不会改变。

共勉,弦敬茶,辛苦了 :)
发表于 2014-9-3 21: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使人进步、充实
发表于 2014-9-4 01: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国学好像越来越热了,同时也存在不少争议。但无论如何,学习中国古代文化,一定要抱着严谨的态度来学。
发表于 2014-9-4 08: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勤快,努力,向上
表现不俗
文字一会来看,先占楼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21: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心一笑 发表于 2014-9-3 20:33
楼主学问这么深
这沙发额都不好意思坐

得,被你闹了一个大红脸。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21: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心一笑 发表于 2014-9-3 20:37
看了这篇以后喊你老师了
您都买那么多书了“《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笠翁对韵》、《龙文鞭 ...

别把我堆在火上,我只是想看一些历史文献,发现自己还真是弱。
 楼主| 发表于 2014-9-4 21: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弦 发表于 2014-9-3 20:47
夜幕降临,你就跑出来牧风了么 O(∩_∩)O~
好久不见这个名字了。
文章很流畅,观点鲜明,语言虽然有点烈, ...

我怎么感觉到猎猎风声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灵家园 ( 粤ICP备2022134291号-1 )

GMT+8, 2024-5-22 23:18 , Processed in 0.045771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