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楼主: 不信邪

[聊有所长] 【书法】滴水穿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6: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乐极生悲,赶了个时髦玩玩电动平衡车,把写字的手给委屈了一把。
得庆幸还能轻敲键盘,一定得轻才给面子啊~
实践不行上点理论吧。

羊欣(370-442),东晋、南朝宋时泰山郡南城县人。
王献之之甥。著名书法家。
著有书法史著作《采古来能书人名》。传世书法作品有《暮春贴》、《大观帖》、《闲旷帖》等。


羊欣是王献之的外甥,跟随王献之学书法,隶、行、草书都很不错,名重当时,被评为“一时绝妙”,“最得王体”。

当时有一句流行的俗话说:“买王得羊,不失所望。”但是,和王献之书相比,差距其实是很大的。梁武帝《古今书人优劣评》评羊欣书最为精彩,他说:“羊欣书如大家婢女为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

点评

抱抱茶香姐姐,我这实在是自找的啊咳咳……嗯,现在用力还是很疼,要过一段再写了  发表于 2016-4-5 16:50
唉,这么不小心啊 抱抱小信,先好好养好手,,写字也不是急事。。。。。。  发表于 2016-4-2 16:45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6: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羊欣字敬元,是泰山南城人。曾祖羊忱,在晋朝曾任徐州剌史。祖父羊权,做过黄门郎。父亲羊不疑,任桂阳太守。

羊欣年轻时性格沉静,不与人争强斗胜,言笑和美,容貌举止俱佳。广泛阅读经籍,尤其擅长隶书。羊不疑起初任乌程县令时,羊欣正好十二岁,当时王献之任吴兴太守,很赏识他。王献之曾在夏天来到乌程县官署,羊欣正穿着新绢裙午睡,王献之在他的裙子上写了几幅字就离去了。羊欣原本善于书法,由此书法就更有长进了。

羊欣最初出仕任辅国参军,军府解散后又回到家中。隆安年间,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仕进。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每回要羊欣写字,往往辞谢,不遵命。元显愤怒,就任命他为自己的后军府舍人。这个职务本来由寒门担任。可是羊欣意态泰然自若,并不因高门任卑职而怒形于色,人们议论时都称赞他。

羊欣曾拜访领军将军谢混,谢混先拂扫座席更换服装。然后接见。当时谢混的族子谢灵运在座。他离开后,告诉族兄谢瞻说:“望蔡接见羊欣,就更换服装和坐席。”羊欣由此更知名了。

桓玄宰辅朝政,领平西将军,以羊欣为平西参军,又转为主簿,参预机要事宜。羊欣打算主动疏远桓玄,故意不时泄露机密。桓玄察觉羊欣的心思,愈发敬重他,任命他为漥台殿中郎,对他说:“国家政务由尚书主持,朝廷礼乐由殿中省制定。你以前身处机要之地,与目前职务相比,还是轻的。”羊欣就职几天后,称病辞职,隐居里巷,十余年没有出仕。

义熙年间,其弟羊徽得到刘裕的信任重用。刘裕对谘议参军郑鲜之说:“羊徽是一时杰出人才,舆论还认为他比不上兄长,未能结识羊欣,令人遗憾。”立即下书,以羊欣补右将军刘藩司马,又转为长史,又任中军将军刘道怜的谘议参军。又出任新安太守。在郡四年,以政治宽简爱护百姓著称。除授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都未就任。刘义隆敬重他,让他担任新安太守,前后共十三年。其间游山玩水,很有怡情养性的乐趣。后来转任义兴太守,并非他喜爱的地方。不久,又称病重,辞职归家。被授予中散大夫。

他平常喜好黄老之学,经常手抄黄老典籍,有病不吃药,饮符水而已。又擅长医术,撰《药方》十卷。羊欣因为不堪拜伏,便推辞不参加朝觐,刘裕、刘义隆都以没有见过他为遗憾。如果不是探访省问近亲,他不随便去别人家。出行一定是在城外,从来没有进过建康城门。元嘉十九年去世,当时七十三岁。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6: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信邪 于 2016-3-29 17:01 编辑

南朝宋王僧虔《论书》中言:“羊欣……亲授于子敬,欣书见重一时,行草尤善。”又《传授笔法人名》说:“蔡邕授于神人而传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凡二十有三人。文传终于此矣。”

唐人张怀瓘《书议》云:“子敬殁后,羊、薄(绍之)嗣之,宋、齐之间,此体弥尚。”其《书断》又云:“师资大令(王献之),时亦众矣,……若亲承妙旨,入于室者,惟独此公(羊欣)。亦犹颜回之与夫子,有步骤之近。摵若严霜之林,婉似流风之雪,惊禽走兽,络绎飞驰,亦可谓王之荩臣,朝之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7: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信邪 于 2016-3-29 17:27 编辑

羊欣所取得的丰硕成绩,与他所出身的泰山羊氏家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家族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正如现代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所指出:“夫士族之特点既在门风优美,不同于凡庶,而优美之门风,实基于学术之因袭。故士族家传之学业乃与当时之政治社会有重要之影响。”(《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所谓“家传之学业”与“优美之门风”,包括传承数代的家学、家风、家教和家法等内容,这是民族文化在一个家族中的具体表现。

泰山羊氏在时代演进之中,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家族文化,尤其是在经学、文学、书法、宗教等领域,更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出土于新泰羊流的《羊烈墓志》(原石藏新泰市博物馆)便以墓主继承家风而无比自豪:“我膺世业,果袭家风。”

正是羊氏这一“不同于凡庶”的“优美门风”的濡染,使羊欣在各个领域皆取得一定成就,成为流芳艺坛的一代名家。

按泰山羊氏,最早出自春秋晋国公族羊舌氏,至秦末徙居泰山,历经百年,至东汉时期已“七世二千石、卿、校”,发展成举朝瞩目的天下甲族。


羊侵,于汉安帝时为司隶校尉;其子儒,桓帝时为太常。儒子续(141—189),为灵帝时名臣,历官南阳太守,为政清廉,其悬鱼拒贿被传为佳话。宗人羊陟,历官河南尹,禁止豪强,刚直不阿,为一时清流领袖,最后在党锢之祸中遭禁锢而死。

入魏之后,羊氏族人以佐命之功(羊祜叔父羊秘为与司马懿一同劝进之重臣),行爵出禄,历践华阶。羊续三子之中,长子秘,京兆太守;次子衜,上党太守;三子耽,官太常。

羊族还与曹魏权臣司马氏家族关系密切。羊衜之女徽瑜,为司马师之妻;羊氏(平阳乡君)与其夫王肃所生之女,为司马昭之妻、司马炎之母。在司马氏集团代魏更替中,羊祜、羊琇等人立下了汗马之功。

及晋立,羊氏“宠遇甚厚”。徽瑜之弟羊祜(221—278),初为相国从事中郎,参与司马昭机密,晋泰始中为尚书左仆射、卫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后授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坐镇襄阳十年,江汉归心,为攻取东吴、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祜卒后二年,吴平,晋武帝称“此羊太傅之功也”。(参看马东盈:《羊祜年谱》〔稿〕)


祜从弟琇曾任征西参军,躬预灭蜀之役。琇少与晋武帝有通门之好,力助其巩固世子之位。武帝即晋王位,擢为左卫将军,封甘露亭侯,累迁中护军,加散骑长侍。


其他族人如羊祉,官魏郡太守;羊繇,车骑掾;羊发,都督淮北护军;羊瑾;尚书左仆射;羊亮,大鸿胪;羊忱,徐州刺史、太傅长史、蒙阴侯、侍中;羊伦,散骑常侍、高阳相;羊暨,阳平太守;羊伊,平南将军、都督江北诸军事;羊篇,嗣钜平侯,散骑常侍;羊玄之,光禄大夫、兴晋侯。至此羊氏势力达到极盛。


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中曾举出羊祜等十人,称他们“或以国之耆老,特蒙优礼;或以参与魏晋递嬗之际的秘策密谋,任掌机要,或以联姻皇室,……为晋爪牙虎臣。门阀专政的典型时期,实形成于这一时期。”


武帝死后,西晋宫廷斗争激烈复杂,羊氏卷入其中,其命运沉浮不定。羊玄之之女献容被立为晋惠帝后,在八王之乱中遭五废五立,最后在汉灭西晋之役中,为刘曜所虏,立为皇后(前赵献文皇后)。


晋室南渡,中原冠盖相随,羊氏一些族人亦纷纷渡江,仕于东晋。羊曼,晋元帝以为镇东参军,累迁丹阳尹;羊聃,累官庐江太守;羊鉴,累迁太子左卫率;羊楷,尚书都官郎;羊权,黄门郎;羊绥,中书侍郎;羊贲,官秘书郎,尚晋明帝南郡悼公主;羊不疑,桂阳太守;羊法兴,袭钜平侯。


东晋各家士族争夺门户权力的斗争异常激烈,羊氏诸人立场各不相同,结局亦自迥异。羊曼效忠晋廷,初不附王敦,后苏峻之乱,曼复率兵御之,兵败遇害;羊鉴讨灭苏峻,以功封丰城县侯;羊法兴倚附桓玄,玄兵败后被晋所诛。
   
晋末刘裕势力崛起,羊族中的羊徽、羊穆之都成为刘裕麾下的重要人物。刘裕镇守京口时,延羊欣之弟羊徽为记室;宋立,迁中书郎,屡掌机要。羊穆之率部参加刘裕北伐南燕之役,灭燕后任青州刺史,为刘部之名将。

羊欣从弟玄保,初为刘裕镇军参军,深为礼重,后历官丹阳尹、会稽太守、吴郡太守,廉素寡欲,去后常见思。大明中进位光禄大夫,迁散骑常侍特进。其弈技绝妙,为南朝公认的围棋圣手。

玄保子戎,官通直郎。玄保兄之子希,官宁朔将军、广州刺史,泰始四年(468)在任上为叛将刘思道攻杀。

由于宋齐两朝皆重用素族,压制士族,故南朝羊氏势力在此时期一度衰落。
南北分裂之后,泰山羊氏起初一直是追随南朝汉族政权,其后北魏太武帝南伐,羊琇之六世孙羊规之降于魏,被封为钜平子,由是羊琇一系仕于北朝,簪缨不绝;而南朝羊门则渐次衰微,羊族重心遂转入北方。

羊族家世背景,对羊欣的政治抉择深有影响。

羊族与晋室渊源甚深,同时与大族桓氏关系密切。羊欣从兄羊孚为桓玄记室参军,被玄倚为心臂,但对玄代晋自立的密谋坚决反对,屡屡劝谏。

羊欣政治主张与羊孚一致,史载:“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显示了不愿同桓玄合作的态度。

刘裕代晋,羊欣则因出身高门,以裕出寒族,不相亲附,虽数度被召任职,都“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刘裕),太祖(刘义隆)并恨不识之”。羊欣在晋宋之际的出处,反映了羊门主流在当时的政治取向。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7: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信邪 于 2016-3-29 17:47 编辑

《宋书·羊欣传》称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羊欣对经学的学习,缘于羊族一门的儒学传统。   

汉魏经学多以家族为重心。早在西汉初期,齐鲁一带便出现世代习经的家族,他们抱守一经,“世世相传”(《汉书·儒林传》),逐渐形成家学。许多家族还通过研习经学,赢得社会声誉,进而获取政治地位,并子孙袭业,仕宦不绝,发展成当地名族。泰山羊氏便是此时出现的传经世家。  

羊氏家族的经学渊源可以追溯到秦代羊子(羊千),《汉书·艺文志》“子部儒家类”著录《羊子》一书,凡百章,可见其人是一著述甚富的名儒。

羊氏移居泰山,对其家族儒学传统的形成,也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泰山在齐鲁封内,这里原本是先秦时期儒家策源之地,到了汉初儒学获得恢复和发展,齐鲁地区更取得了非凡的地位。

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五经七家八位传经大师,其中泰山人居其二,“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可见泰山一地已是举国儒学重镇之一。

泰山两大经师之中,高堂生与羊氏同居平阳(新泰),其礼学思想自对羊族有所濡染,羊氏数世“太常典礼”(《羊烈墓志》语),或与高堂之学相关;而胡毋生一派,更是羊氏经学思想的渊源之一。   

胡毋氏与羊氏为姻家(见夏侯湛《羊太常辛夫人传》),东汉末期的羊弼便是一位师承胡毋公羊之学的名儒。羊弼入仕为博士,精研《公羊》,卓然一家。任城人何休师从羊弼,成为其入室弟子。后何休更将羊弼之学发扬光大,《后汉书》卷七十九《儒林列传》载:“(何休)与其师博士羊弼,追述李育(东汉今文博士)意以难二传,作《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羊族中除羊弼以经学显声,在此前后的羊侵、羊陟、羊续等人亦均以“学行”被征辟入仕,历任要职。羊氏由经学世家逐渐获得高位,演变为门阀士族。   

羊氏与其他几个经学世家世为姻娅,关系密切。汉末曲阜孔族中的孔融与陈留蔡族中的蔡邕先后将女儿嫁于羊衜。蔡邕为“熹平石经”的写定者,曾长期寄寓羊氏,对羊族经学研习大有裨益。


羊氏族人在幼年开始,便接受极其严格的经学教育,羊祜在《诫子书》回忆其早年的受学经历:“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年九岁,便诲以《诗》、《书》。”因之羊祜在经学上颇有造诣,早岁便已知名,时人有“当世颜子”的美誉。羊祜居官后虽在戎马倥偬之中,仍时时以教化为念,其镇守荆襄之时,“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即使弥留之中,仍念念不忘敦请晋武帝“混一六合,以兴文教”。故晋人孙楚在《故太傅羊祜碑》(据《山左碑目》,是碑立于新泰)中称颂羊祜兴学之功:“(祜)虽研精军政,用思灭敌,然兼立学校,阐扬典训,是以缙绅之士,鳞集仰化,云翔衡门,虽《泮宫》之咏鲁侯,《菁莪》之美育才,无以过也。”可见羊祜对晋代文教的重振实有肇始启端的作用。另外羊祜在处世、从政、治军上所表现出来的谦逊、公廉、恭慎、尚节的美德风范,都与羊氏家学修养密不可分。而他坚定致力于祖国统一事业,反对分裂,更是儒家“大一统”思想的集中体现。
  
羊氏家学不仅传之男嗣,连女性成员亦深受濡染。羊祜堂姊羊姬便是一位经学教育家,羊门妇女传经成为晋儒学史上的一道独特景观。羊姬为羊耽之女,其母辛宪英,为魏晋间颇具政治远见的一代女杰。羊姬及笄后,嫁与兖州刺史夏侯威之子夏侯庄,生子夏侯湛。后湛在《昆弟诰》中回忆其母:“厥乃我龀齿,则受厥教于书学,不遑惟宁。敦《诗》、《书》、《礼》、《乐》,孳孳弗倦。……惟我兄弟姊妹束修慎行,用不辱冠带,实母氏是凭。”(《全晋文》卷六十八)羊姬向其子女亲授《诗》、《书》,说明她有着很高的经学修养。魏晋时期,女子深通经学者并不多见,从这点正可看出羊氏深厚的文化传统与族人所具的文化素养。在羊姬的辛勤教诲之下,夏侯湛成为一代著名学者。   

进入南北朝后,不仅播徙江左、出仕南朝的羊欣等人“泛览经籍”,延续着其经学文化一脉;留居北方的羊氏族人也以经学自守,在大动荡中维家学于不坠。由于北方地区学术传统的固有影响,北朝儒学持续发展势头,人才辈出,如羊族之中羊深“学涉经史”;其弟羊侃“雅爱文史,博涉书记,尤喜《左氏春秋》”,羊敦“学涉书史”;从弟羊烈更有“学穷贾(逵)郑(玄)”之誉。其中羊祉在出牧梁秦时期,曾“一敷善化,□庠载序”(《羊祉墓志》),有兴办州学之举。其子羊深曾上书魏废帝,请求重振太学,后世视此为北朝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从上面列举的羊氏诸人来看,其家族确是一典型的世守儒经、家学相延之传经高门,羊欣“泛览经籍”渊源有自,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陈寅恪先生魏晋以还“学在家族”这一精辟之见。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7: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信邪 于 2016-3-29 17:58 编辑

羊欣的书法艺术,更是植根于羊氏书法文化这一方沃土。

晋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大高峰时期,而推动这一时期书法艺术重大发展的,又缘于多个以家族为单位的群体。

此点正如王汝涛先生所指出:“远在东汉时,便有代代相继的传经世家出现。……书法本是儒者必修的六艺之一,魏晋两代便有不少代代以书法名家的世家或称世族出现。……这些世家,由于精习书法,往往有长期悟出的书诀、笔法、书势等辅助书艺进步的著作,传之子孙。传衍过程中,有改革,有突破,有青出于蓝;书法的变迁便由发生、萌芽、定体以至于成熟。”(《翰墨书圣王羲之世家·序言》)

书法本是一门重传统、重继承的艺术,其在家族之中父子相传,兄弟争胜,有利于一种风格流派的形成。这使书法在门阀制度下,得到快速的发展。当时涌现的书法世家,除了众所周知的王、谢、郗、卫等大族,泰山羊氏也是引人瞩目的一个群体。   

羊氏书法渊源于汉末书家蔡邕。陈留蔡氏与泰山羊族世为姻娅,蔡邕为避宦竖迫害,曾往依泰山羊氏十二年之久,并将女儿贞姬嫁给羊续之子羊衜。

蔡邕工于隶书,结体方正,为世所重,更为羊族所崇尚。今传晋初羊迅所书《孙夫人碑》,书法史家谓其书深得蔡氏八分法度:“《孙夫人碑》极似《石经》,复似《孔羡》,羊蔡婚姻,文、字皆袭蔡体。”(民国·柯昌泗《语石异同评》卷七)

羊氏书法,至西晋羊祜而专门名家。羊祜之母即是蔡邕之女蔡贞姬,蔡族女性率皆工书,如贞姬同父姊妹蔡文姬,即精通八分书学;同适羊门的羊衡母蔡夫人,亦工正书及行草,唐人韦续《墨薮·九品书人论》将其列入上之中品。推想蔡贞姬也自无例外。

羊祜父早卒,其执笔之法应主要得之母教。后羊祜戎马之暇,仍挥翰不绝。南梁庾肩吾《书品》称羊祜之书“动成楷则,殆逼前良,见希后彦”,列入下之上品。羊祜书迹后世尚有流传,元人陈绎曾《翰林要诀》所录法书中便有羊叔子《遗教序》真书。可惜今已难觅传本。
继羊祜之后,羊祜从子羊忱,也以书法独步江左。羊忱幼年便以异才受到羊祜激赏,及长“性能草书,亦善行隶”,其书挥洒自若,连绵回旋,气势磅礴。与他同时的羊固“善草行,著名一时”(《世说新语·雅量》注引《明帝东宫僚属名》),《书品》称其书“遗迹见珍,余芳可折,诚以驱驰并驾,不逮前锋,而中权后殿,各尽其美”。至此羊氏书法基本形成以行草见长的艺术风格。后羊忱之孙羊孚及同时之羊真,亦均以书艺知名(分别见《古事苑》、《式古堂书画汇考》)。史称自羊忱之后,“诸羊后多知书”,临池含毫渐成羊族文化传统。

书法至东晋,出现了一代书圣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推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羊王两族不仅关系亲密而有姻眷之谊:羊祜为王衍从舅,羊鉴是王敦之舅,羊辅为王氏之甥。王羲之书帖中多处提及的“羊参军”,乃羊曼之弟羊聃;又羲之兰亭修禊,与会者有“行将军羊模”(据刘茂辰等《王羲之·王献之全集笺证》);又羊欣之女,嫁与王弘之之子王罗云。羊欣本人更是王氏笔法的嫡系传人,早年亲炙于王献之(献之为羊欣从舅),得其家法。《宋书》本传记载:“(欣父)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宋人米芾将这段故事绘为《练裙图》,元人王廓有《题羊欣练裙图》诗云:“棐几霜明麝墨辉,练裙冰缟笔尤奇。不知梦近天门否,却怪龙蛇绕足飞。”(《元诗选癸集》)
梁人沈约称:“敬元(羊欣)尤善于隶书(今楷),子敬(献之)之后可以独步。”时有“买王得羊,不失所望”(张怀瓘《书断》)之说,意思是求购王献之的书迹未成,而能得到羊欣的作品,也不会令人失望。同时他在行、草上也成就较高,更对章草的发展起过重要推动。当代书家高二适所书章草钤印有“江东羊薄”之文,可见其对羊欣章草的推崇。


只是羊欣虽深得王体精髓,却继承有余,创新无多,即昔人所谓“学其奇而不变”(明·项穆《书法雅言》),是其书法之不足。羊欣的王体书法,在元嘉一朝,“世共宗之”(《南齐书·刘休传》),范晔、萧思话等皆师法羊欣,为传承王氏书艺作出贡献。羊欣书帖,今传有《暮春帖》、闲旷帖》、《移屋帖》等,保存在《淳化阁帖》等典册中,受到后人珍视。另外《曹娥碑》也相传出自羊欣手笔。
  
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采录秦至晋代历朝书家六十九人,历叙籍贯、师承及所长书体,叙事雅洁。书中尤对二王书法极力推崇,谓羲之“博精群法,特善草隶”,誉之为“古今莫二”;又论献之“善隶、草,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展示了其宗承二王的理论体系。羊欣对王羲之的高度推崇,为羲之在书法史上至圣独尊地位的确立,起了巨大的作用。而羊欣在倡导的“天然”(与“功夫”相对应)的书法理念, 亦成为后世书法评论的一大基准。  

南北朝时期,南朝之羊玄保(羊欣之弟)以挥鋩闻于宋;与其同时之羊谘,也以草书擅名一时,元代陶宗仪《书史会要》曾对其人有所论列。北朝之羊规之、羊祉、羊深、羊侃诸人虽无书名,但诸人皆“雅喜文史”,自当留意毫翰。出土于新泰的诸羊墓志,楷隶质朴刚健,内中《羊祉妻墓志》一方可知出自羊允之手外,其他志石虽无书者之名,但其笔法都应是羊氏所尚书风的体现。

迨至李唐,羊氏习书之风未息,著名者有羊朝、羊士谔等。 羊欣家族世代习书的风气,还带动了泰山一带书法艺术的发展,使这一时期在泰山涌现出了不少书法名作。正如今人所论:“泰山周围出现的泰山经石峪、徂徕山摩崖、邹县铁山摩崖等佛经石刻,皆以羊家书擅长的隶书为主,气韵兼资真草,波磔而流畅,雄朴却媚婉,其中透出的与羊家书的渊源关系,更是明显可见。这种看似巧合的历史现象,却恰恰表现了书法发展传承嬗递的必然联系。”(袁爱国《羊欣家族与泰山南北朝书法》,载《泰安师专学报》1992年第2期)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8: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信邪 于 2016-3-30 17:30 编辑

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今译[南朝宋]羊欣


臣(我)僧虔启(陈述):昨天接遵诏令,需要很古以来能(善于)写的人的名字。我所知道的有限,不能辨别(是否)广为详尽,就分条奏议上呈羊欣所写录的一卷,寻找不到了,再有再呈上。谨启。
秦丞相斯。 秦中车府令赵高。(右二人善于写大篆)。

秦狱吏程邈,善于写大篆。得罪始皇,囚在云阳牢狱,增加或减少大篆字体,废去其繁杂,始皇认为很好,释放任他为御史,命名这种字为隶书。


扶风(即扶风人,下同)曹喜,后汉人,不知道任什么官。善篆、隶,篆稍不同于李斯,被效法一时。 陈留蔡邕,后汉左中郎将。善篆、隶,采用李斯、曹喜的方法,真定《宣父碑》文字还流传世上,写篆的人学习他。


杜陵陈遵,后汉人,不知道任什么官。善篆、隶,每逢写时,满座的人都惊叹,当时人称他为“陈惊座”。

上谷王次仲,后汉人,创作八分的楷的方法。

师宜官,后汉人,不知道哪里人、任什么官。能写纵横一丈的大字,小字纵横一寸能写千字,《耿球碑》是宜官写的,很是庄重。有时没带钱到酒家,先在墙壁上写字,观看的人云集,酒因此卖得多,等他喝够了,把字擦掉走了。


安定梁鹄,后汉人,官任至选部尚书。学得师宜官的方法,魏武(曹操)很看重他,经常把梁鹄写的字悬挂在帐中,宫殿题署很多是梁鹄写的。


陈留邯郸淳,任魏临淄侯文学(文学,官名)。学得王次仲的方法,名在梁鹄后面。


毛弘,梁鹄的弟子。现在秘书八分,都是传的毛弘的方法。

还有左子邑,与邯郸淳稍不同,也有名。

京兆杜度是魏齐相,开始有善于写草书的名。

安平崔瑗,任后汉济北相,也善于草书。平定苻坚,得以临摹崔瑗的字,王子敬说“极象张伯英”。崔瑗的儿子寔,官至尚书,也善草书。


弘农张芝(张伯英),品质高超不做官,善草书,精劲绝伦。家里的布帛,必定先写字后煮白;临池学习书艺,池水都是墨水。每逢写时,说“没有时间去写草书”,人们叫他“草圣”。张芝的弟弟昶,任汉黄门侍郎,也善草,现今说是张芝的草书的,多是昶写的。


姜诩、梁宣、田彦和以及司徒韦诞,都是张伯英的弟子,同时善草,韦诞写得最好。韦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汉、魏的宫殿客馆的珍宝器物,都是韦诞写的。魏明帝建凌云台,误先把榜(匾)钉上去但没题字,用笼子装着韦诞,辘轳长绳拉着他,让他靠着榜写。榜离地有二十五丈,韦诞很惧怕,于是抛掷他的笔,等下来的时候烧了。告诫子孙,不写这楷法,写在家训中。官至鸿胪少卿。韦诞儿子少季,也被人称会写。


罗晖、赵袭(罗叔景、赵元嗣),哪里人不详,与张伯英同时代人,在西州被人称赞,但慎重赞许自己,大家很迷惑。张伯英给朱宽的信,自叙说:“上比崔、杜(崔瑗、杜度)不足,下比罗、赵(罗叔景、赵元嗣)有余。”


河间张超也善草,比不上崔、张(崔瑗、张芝)。 刘德升善写行书,哪里人不详。


颖川锺繇,任魏太尉;同郡的胡昭,“公车”征聘为官。二人都学刘德升,但胡昭的字肥,锺繇的字瘦。锺繇有三种字体:一是铭石(刻在石碑上)的字,写得最妙;二是章程书,传授给秘书、在小学讲授;三是行押书,互相传闻的。三种字法都是世人称好的,锺繇的儿子锺会,任镇西将军。极善学其父亲的字,替换邓艾上事(奉事皇上,为皇上服务),都没有人知道了。


河东卫觊字伯儒,任魏尚书仆射,善草和古文,大致已尽其妙。草体微瘦,但笔迹精熟。卫觊儿子卫瓘字伯玉,任晋太保。


采用张芝的方法,参入卫觊的方法,比草书藁书更加草。草书藁书是相互传闻的字。卫瓘儿子卫恒也善书艺,博识古文。

敦煌索靖字幼安,张芝姐姐的孙子,任晋征南司马,也善草书。陈国何元公也善草书。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8: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信邪 于 2016-3-30 17:30 编辑

吴人皇象善草,世人称为“沉着痛快”。

荥阳陈畅,任晋秘书令史,善八分,晋的宫殿、台观、城门,都是陈畅写的。荥阳杨肇,任晋荆州刺史,善草、隶。其死后,潘岳在祭文中说:“草、隶都善,他写的书信被人视为珍贵,脚不停步,手不停写文章,笔动如飞,纸落如云。”杨肇孙子杨经也善草、隶。


京兆杜畿,任魏尚书仆射;杜畿儿子杜恕,任东郡太守;杜畿孙子杜预,任荆州刺史。三代善草书藁书。 晋齐王攸善草、行书。


泰山羊忱,任晋徐州刺史;羊固,任晋临海太守。都善行书。


江夏李式,任晋侍中。善写隶、草。李式弟弟李定,李式儿子李公府,善写的名声同李式。 晋中书郎李充的母亲卫夫人,善于写锺繇的方法,王逸少的老师。


琅琊王廙,任晋平南将军、荆州刺史,善章楷(无“章楷”字,或许是带有章草的楷书),严格传的是锺繇的方法。
晋丞相王导,善藁书、行书。(王廙的从兄)。


王恬,任晋中将军、会稽内史,善隶书。(王导第二个儿子)。


王洽,任晋中书令、领军将军,各种字都写得好,尤其善隶、行。从兄王羲之说:“弟弟的字不差于我。”(王恬的弟弟)。


王珉,任晋中书令,善隶、行。(王洽最少的儿子)。


王羲之,任晋右将军、会稽内史,博精多种方法,特别善草、隶。羊欣说:“古今没有第二个。”(王廙的兄的儿子)。


王献之,任晋中书令,善隶、藁,骨势(骨力)比不上父亲,但媚趣(妩媚之趣)超过他父亲。(王羲之第七个儿子)。王献之兄王玄之、王徽之,王献之兄的儿子王淳之,都善草、行。 王允之,任卫军将军、会稽内史,也善草、行。(王舒儿子)。


太原王濛,任晋司徒左长史,善草、隶。儿子王修,任琅琊王文学。善隶、行,与王羲之友好,因此几乎尽得王羲之书艺之妙。死得早,没有尽得王羲之之美。王献之每察看王修的字就说:“咄咄逼人。” 王绥,任晋冠军将军、会稽内史。善隶、行。


高平郗愔,任晋司空、会稽内史。善章草(章草或列入草书中),也善隶书。郗超,任晋中书郎,也善草。(郗愔的儿子)。


颍川庾亮,任晋太尉,善草、行。庾翼,任晋荆州刺史。善隶、行,当时与王羲之齐名。(庾亮的弟弟)。 陈郡谢安,任晋太傅,善隶、行。


高阳许静民,任镇军参军,善隶、草,王羲之的高足(学生)。


晋穆帝时,有个叫张翼的人擅长学人家的字,写王羲之写的表(给皇帝的奏章),写好的表拿出来,经过一天没有发觉,后来说“几乎要乱真。” 会稽隐士谢敷,胡人康昕,都善隶、草。


飞白本来是宫殿题八分中用力轻的,全部用楷书的方法。吴时张弘好学(爱好读书学问)不做官,经常戴着乌巾,当时人们叫他做张乌巾。这个人特别擅长飞白,善写的人很少不认为他写得好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8: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信邪 于 2016-3-30 17:29 编辑

《采古来能书人名》

《采古来能书人名》为南朝宋羊欣录名,齐王僧虔纪事。建元元年(479),王僧虔根据羊欣所收集著录的书家(包括朝代、郡望、姓名),逐条进行陈述、记录,以进呈齐太祖。所以《法书要录》题“羊欣撰,王僧虔录”。在进呈此文的同一天,他还向齐太祖进献“民间所有”的书法12卷。《采古来能书人名》即王僧虔《答齐太祖论书启》中所说的“辄率短见,并述旧闻”的“别笺”。

采古来能书人名   

臣僧虔启:昨奉敕,须古来能书人名。臣所知局狭,不辨广悉,辄条疏上呈羊欣所撰录一卷,寻索未得,续更呈闻。谨启。
秦丞相李斯,秦中车府令赵高,右二人善大篆。

秦狱吏程邈,善大篆。得罪始皇,囚于云阳狱,增减大篆体,去其繁复,始皇善之,出为御史,名书曰隶书。

扶风曹喜。后汉人,不知其官。善篆、隶,篆小异李斯,见师一时。

陈留蔡邕。后汉左中郎将。善篆、隶,采斯、喜之法,真定《宣父碑》文犹传于世。篆者师焉。

杜陵陈遵,后汉人,不知其官。善篆、隶,每书,一座皆惊,时人谓为“陈惊座”。 上谷王次仲,后汉人,作八分楷法。

师宜官,后汉人,不知何许人、何官。能为大字方一丈,小字方寸千言。《耿球碑》是宜官书,甚是矜重。或空至酒家,先书其壁,观者云集,酒因大售。俟其饮足,削书而退。 安定梁鸽,后汉人,官至选部尚书。得师宜官法,魏武重之,常以鹄书悬帐中。宫殿题署多是鹄手也。

陈留邯郸淳,为魏临淄侯文学。得次仲法,名在鹄后。毛弘,鹄弟子。今秘书八分,皆传弘法。又有左子邑,与淳小异。 京兆杜度为魏齐相,始有草名。

安平崔瑗,后汉济北相,亦善草书。平苻坚,得摹崔瑗书,王子敬云:“极似张伯英。”瑗子实,官至尚书,亦能草书。

弘农张芝,高尚不仕。善草书,精劲绝伦。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每书,云“匆匆不暇草书”。人谓为“草圣”。芝弟昶,汉黄门侍郎,亦能草,今世云芝草者。多是昶作也。

姜诩、梁宣、田彦和及司徒韦诞,皆英弟子,并善草,诞书最优。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汉魏宫馆宝器,皆是诞亲手写。魏明帝起凌云台,误先钉榜而未题,以笼子盛诞,辘轳长口引之,使就榜书之。榜去地二十五丈,诞甚危惧。乃掷其笔,比下焚之。乃诫子孙,绝此楷法,著之家令。官至鸿胪少卿。诞子少季,亦有能称。

罗晖、赵袭,不详何许人,与伯英同时,见称西州,而矜许自与,众颇惑之。伯英与朱宽书,自叙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馀。”

河间张超亦善草,不及崔、张。 刘德升善为行书,不详何许人。

颖川钟繇,魏太尉;同郡胡昭,公车征。二子俱学于德升,而胡书肥,钟书瘦。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 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三法皆世人所善。繇子会,镇西将军。绝能学父书,改易邓艾上事,皆莫有知者。 河东卫觊,字伯儒,魏尚书仆射,善草及古文,略尽其妙。草体微瘦,而笔迹精熟。觊子瓘,字伯玉,为晋太保。采张芝法,以觊法参之,更为草藁。 草藁是相闻书也。瓘子恒,亦善书,博识古文。

敦煌索靖,字幼安,张芝姊之孙,晋征南司马,亦善草书。陈国何元公,亦善草书。 吴人皇象,能草,世称“沉著痛快”。

荥阳陈畅,晋秘书令史,善八分,晋宫、观、城门,皆畅书也。荥阳杨肇,晋荆州刺史,善草隶。潘岳诔曰:“草隶兼善,尺牍必珍,足无綴行,手不释文,翰动若飞,纸落如云。”肇孙经,亦善草隶。

京兆杜畿,魏尚书仆射;子恕,东郡太守;孙预,荆州刺史:三世善草藁。 晋齐王攸,善草行书。

泰山羊忱,晋徐州刺史;羊固,晋临海太守:并善行书。 江夏李式,晋侍中,善写隶、草。弟定,子公府,能名同式。 晋中书郎李充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 琅邪王廙,晋平南将军,荆州刺史,能章楷,谨传钟法。 晋丞相王导,善藁、行。廙从兄也。

王恬,晋中将军,会稽内史,善隶书。导第二子也。

王洽,晋中书令、领军将军,众书通善,尤能隶、行。从兄羲之云:“弟书遂不减吾。”恬弟也。 王珉,晋中书令,善隶、行。洽少子也。

王羲之,晋右将军、会稽内史,博精群法,特善草隶。羊欣云:“古今莫二。”廙兄子也。 王献之,晋中书令,善隶、藁,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羲之第七子也。兄玄之、微之,兄子淳之,并善草、行。

王允之,卫军将军、会稽内史,亦善草、行。舒子也。

太原王濛,晋司徒左长史,能革、隶。子修,琅琊王文学。善隶、行,与羲之善,故殆穷其妙。早亡,未尽其美。子敬每省修书云:“咄咄逼人。” 王绥,晋冠军将军、会稽内史,善隶、行。

高平郗愔,晋司空、会稽内史。善章草,亦能隶。郗超,晋中书郎,亦善草。愔子也。 颖川庾亮,晋太尉,善草、行。庾翼,晋荆州刺史。善隶、行,时与羲之齐名。亮弟也。 陈郡谢安,晋太傅,善隶、行。

高阳许静民,镇军参军,善隶、草,羲之高足。

晋穆帝时,有张翼善学人书,写羲之表,表出,经日不觉,后云:“几欲乱真。”。 会稽隐士谢敷,胡人康昕,并攻隶、草。

飞白本是宫殿题八分之轻者,全用楷法。吴时张弘好学不仕,常著乌巾,时人号为“张乌巾”。此人特善飞白,能书者鲜不好之。
发表于 2016-3-30 10: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字,这八卦真的很难消化,邪邪慢慢努力啊,讲故事给我听~

点评

咳咳,我啊,勾勒了一个大帅哥在脑海里,衣袂飘飘,仙气满满,几次辞官啊……最重要的场景还是他舅舅往他裙子上写字这事儿……  发表于 2016-3-30 17: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心灵家园 ( 粤ICP备2022134291号-1 )

GMT+8, 2024-5-3 06:48 , Processed in 0.04873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